中国绿色时报4月27日报道(记者丁洪美通讯员沈孝辉)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东部,是暖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目前唯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部沿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下,保护区人顶住各种开发诱惑,在主管部门和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坚持保护绝对优先,开拓思路、创新体制,守住了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种精神的传承昆嵛山人说得较多的一个词是昆嵛精神。昆嵛精神是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的宝贵财富,是战争年代红色根据地留下的不朽精神,更是平和年代不断沉淀丰富的生态保护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昆嵛山人,坚持保护信念,矢志不渝。20世纪末,经济浪潮高涨,不少人携巨资到保护区谈开发,被保护区一一谢绝。
他们知道,自然资产是人类共同财富,是子孙后代的生态基业,不会为一时之利,动保护区草木。为在保护区修建道路,他们没有用外援资金,而是根据环境特点巧妙设计,每个职工自己动手,搬山石,筑路基,一米一米地将林区道路向前延伸。在隆冬寒风中,强壮的汉子们甚至光着膀子还满身大汗。有职工风趣地说,这省了取暖的钱。
我们最近到保护区时,正值森林防火紧要期,也是春游的最好时节。保护区全员戒备,每个人都穿着迷彩服,戴着防火红袖章。
平时住在烟台市区的职工,都住到保护区单位宿舍,日夜值守。一条正在修建的生态旅游栈道停工了。
保护区的职工说,虽然赶在春游时节修完栈道能吸引更多游客,但在防火区开展工程有危险,绝对不能动工。看到山顶上坚固美观的瞭望塔,看到基层防火队配备先进的防火装备,看到几十万上百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看到一栋栋用几十年老旧房子改建的办公用房,我们明白了昆嵛精神的力量。
一项体制的创新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昆嵛山林场;1999年,以昆嵛山国有林场为基础,建立了市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山东省政府批复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国务院批复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历史沿革,昆嵛山自然保护区与昆嵛山林场、当地社区存在相互交叉,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当地社区与保护区不时发生纠纷,对自然保护产生潜在威胁。
烟台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决定将保护区周边社区划归保护区统一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与管理局和国有林场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对昆嵛山管委不考核GDP,保障保护资金;在保护区增设外围保护带。这些措施促进了生态保护和社区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关停了保护区内所有开矿采石挖沙项目,全面启动畜禽养殖大棚与违建拆除工作,推进废弃山矿、裸露山体、残破地貌、撂荒土地整治等重大生态恢复项目,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2%,坚决守住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实行统一管理后,当地社区居民获得生计保障,许多人成为保护区护林员,有人搞起生态旅游,生活富裕了。他们感受到保护带来的好处,开始自觉保护森林。对比保护区外的居民,保护区居民有一种自豪感。他们会骄傲地说:我们是保护区的人。
一个自然的课堂有专家这样评价昆嵛山自然保护区:不断提升管理理念,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自然保护、科研、宣教、生态旅游等工作,真正实践了保护第一、旅游服从保护。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同时,昆嵛山自然保护区调动各方力量,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功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昆嵛山有两座博物馆。博物馆外观设计与自然和谐、完美交融,内容设计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引领到访的孩子们一步步走近自然、认识自然、爱上自然。
保护区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保持打击乱砍滥伐、盗捕盗猎、环境污染行为高压态势,坚持设施最少化,保留生物通道,做好已清理河道的综合治理,恢复流域生态。保护区成立了生态建设专家组,与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情报研究、科技信息交流关系,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有害生物防控为目的的定位研究站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依托森林文化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悦读森林、科普讲学、生物展览、绘画摄影等活动,不断培育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的朴素情感。目前,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健康,赤松群落的自然演替已达到相对稳定的亚顶级状态,多种濒危的珍稀动植物群落正在恢复,飞禽走兽、鱼鳖虾蟹等原生野生生命不断回归。2015年,昆嵛山保护区在全国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中位列华东组第一名;2016年,获评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先进集体荣誉、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荣誉称号,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本文关键词:昆嵛山,一个,自然保护区,的,成长,中国,绿色,亚虎平台游戏官网
本文来源:亚虎平台游戏官网-www.bbpxx.com